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
查看: 10848|回复: 5

[CD] SONY古董CD随身听D-303电路分析、维修、改造

[复制链接]

33

主题

137

回帖

938

积分

版主

积分
938
发表于 2020-6-12 14:57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david-ease 于 2022-6-1 22:01 编辑

这个是在2016年7月份写的D303的维修帖子,如果能把这个帖子一字不漏的全部看懂了,看透彻了,
那么,维修任何随身听都不会有问题,原理都是想通的~~~~~
david-ease
2020-06-12

==============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   SONY古董CD随身听D-303电路分析、维修、改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By David-ease   2016/07

前言
SONY D-303是比较经典的CD随身听,无论从声音还是从外型看,D-303在CD随身听家族里面都名列前茅。
在CD随身听家族中, D-303也是非常著名的问题机型,是被众多维修人员公认电路最复杂、故障点最多、最难修的CD随身听。
我最近开始接触CD随身听,先后维修过3台D-303,也深刻的领略过D303的各种奇葩故障。
现把这次D303的分析、维修、改造过程整理出来,发出来供大家参考,希望这个帖子能给玩CD老机,特别是维修老机的朋友带来点帮助和启发,也为自己在玩随身听的路上留下个脚印。
帖子比较长,要完全看懂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。
以下流水账式的记录了这次D303的维修、改造过程。这也是我第一次维修CD随身听,很多知识都是现学现用、现学现卖的。
帖子很长,内容很多,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,先写个目录,让大家对帖子的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。
第1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购得SONY D-303------------都是冲动惹的祸
第2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补习CD基础知识-------------塞翁失马焉知非福
第3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servicemanual--------------维修界的葵花宝典
第4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分析D-303电路--------------乱花渐欲迷人眼
第5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修复D-303电路--------------初战告捷
第6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清理更换漏液电容-----------万里长征第一步
第7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光头聚焦失控----------------那是革命的枪声
第8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经典的跳音问题--------------逃不掉的魔咒
第9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更换马达托盘----------------踏破铁鞋无觅处
第10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更换SF-89新光头 -----------满血复活?NO NO
第11章            拆装IC清洗主板--------------洗洗更健康
第12章            再次购入D-303--------------为了忘却的纪念  
第13章            D-303灯光改造--------------那一抹迷人的背光灯
第14章            D-303供电改造--------------响应低碳环保
第15章            朋友寄修的D-303------------以为小菜一碟
第16章            D-303维修手记--------------真正的要多蛋疼就有多蛋痛
第17章            D-303维修总结--------------同志仍需努力
第18章            D-303版本分析--------------别迷恋DBB,大波波只是一个传说


第一章、购得SONY D-303------------都是冲动惹的祸

我之前一直玩MD,MD玩了近5年,对MD兴趣也逐渐淡了,于是想买几台一直流口水的CD随身听来玩玩。从去年开始,在网上搜索了一下CD随身听的资料。发现对我有吸引力的不外乎就是SONY D-250/D-150/D-555/D-50/D-303/D-350这几款老砖头机器。
我玩随身听,机器外观造型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,所幸的是上面这些在我看来颜值比较高的机器,也都属于SONY当年的顶级机型。既然是顶级机型,机器声音素质方面自然就有保证。
经过几天的找寻,看到国外拍卖网站有一台D-303,看着成色还不错,见到抢的人多,我也凑热闹跟着出价拍了。那时对D303也不懂,价格什么的也不了解,最后拍下来后,我马上就有点后悔了,无它,只因价格太高,风险太大,呵呵。
过了半个月,收到了一个国际快递,暗自庆幸这次不用去海关开箱验货签收。
第一次淘CD老机,迫不及待的打开包裹,拿出机器试机~~~~这是一台不通电的问题机,心里拔凉拔凉的,第一次淘CD随身听就碰上如此运气,对CD随身听的热情也就瞬间降了下去。
机器买回来后也没有时间打理,当时也不懂得如何打理。就这样这台高价搞来的D-303尸体被塞到了角落的箱子里静静的躺了几个月。
都是冲动惹的祸啊。

第二章、补习CD、电路基础知识-----------塞翁失马焉知非福
机器买回来了,虽然是个尸体机,但成色看着还可以,丢在箱子里怪可惜的,也一直想听听传说中的流行利器的声音,总归得修修它吧。
但对CD随身听完全不懂啊,感觉无从下手。
不懂就得学,于是硬着头皮,利用空余时间陆陆续续的看完了“老黑子”和“kaosun”两位老师那2篇古董CD维修的鸿篇巨著:
《KAOSUN的CD老机诊所 - Vintage Portable CD Player Service Bulletin》
《死而复生,生而再死,生生死死无穷尽兮——老黑的老机维修日记》
大师的维修贴,有很好的维修经验分享,也有很好的分析问题的思路,令我获益良多!
在看两位老师帖子的同时,又恶补了一些CD基础知识、电路基础知识,然后屁颠屁颠的研究起D-303 的service manual。
在仔细看过SONY 的维修手册后,发现CD随身听也就那么一回事,相对于MD来说,  CD的原理和电路,都要简单很多。
MD随身听一般不适合玩电路,但古董CD随身听由于集成度不算高,原理和实现电路并不算太复杂,可以进行所谓的电路级和芯片级的维修,所以感觉CD随身听还是有点玩头的。
经过半个多月的修炼,发觉自己功力大增,修复这台D-303的信心满满的,呵呵。
正因为高价错买了一台D303尸体机,为了修复这台D303故障机,又迅速的学习到了CD随身听和电路的相关知识,以前很多似懂非懂的知识统统得到了提高。
D303尸体有价,但因它而获得的知识无价:)
正所谓---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!

第三章、Service Manual--------------维修界的葵花宝典

   随身听维修,不仅仅是简单的换换漏水电容,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补下穿孔过线。
要想真正玩随身听维修,厂商的维修手册(service mannual)是必须要看懂的,service mannual对维修人员来说,就是圣经,是葵花宝典。
令人欣喜的是,SONY绝大多数的经典随身听,现在从网上都可以轻易的下载到对应的维修手册。
以前在论坛上,看到有人把SONY的没落,简单的归结为狂妄和闭塞。
现在看看,除了SONY,还有哪家厂商的经典产品在网络上能找到如此之详细的技术手册呢?
所以,从这个角度看,还是SONY比较厚道,呵呵。


话说回来,我的这台D303,开始是不通电的,先拆开后盖看看,这是一块处女板,板子很干净,肉眼看电路板A面,也看不到有元件烧掉或漏液腐蚀的痕迹。



继续拆,把电路板翻过来看B面,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几个电容已经漏液了。




之前从大师的帖子中,已了解到D-303有三个贴片电解电容是必定漏液需要更换的。
由于手头上没有合适的电容,电容问题先放下,等买到了新电容后再说。电容这些都是小问题,漏液换新的就是了,没有任何技术含量。
看电路图,这三个电容都是电源的滤波、退偶电容,即使去掉它们,电路也还是可以正常工作的。所以电容问题不需要着急解决。
由于机器不通电,首先要看的自然就是D-303的电源电路了,但是D-303的电路比较复杂,一般人是看不懂的。
幸好有顾老师、老黑子在前面为我们亮灯指路,我们可以幸运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站得更高,走得更远。
在把D-303的电路图看了无数遍,在头晕眼花、视力下降了0.5后,我基本上把D-303的电路看懂了,呵呵。
为什么D-303电路被大师们称为“史上最复杂的随身听电源电路”,下面先简单说说D-303电源电路较大多数随身听电路复杂的原因。
D-303有3种供电方式:9V电源供电、4V铅酸充电电池供电、两节5号电池3V供电。
3种不同的电压都能使D-303正常工作,机器还需要给4V可充电电池充电,这就要求D-303的电源电路必须要适应不同的电压,所以降压电路、稳压电路、升压电路、充电电路、控制电路穿插交错,而每一种供电方式又分多路供电,不复杂才怪呢。
如果要深入维修随身听,电源电路是基础中的基础,下面这部分电路分析,是整个帖子中最难懂、最无趣的部分。
但下面的电路,是必须要看懂的,如果看不懂下面的电路,不要说自己会修D-303:)
当然,并不是说把这部分电路看懂了,就能100%修好D-303,D-303可远远不止这么简单。
如果D-303的维修真有这么简单,我这个帖子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又长又臭了:)
只有先弄清楚D-303的供电电路,后面检修机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。


第四章、分析D-303电路--------------乱花渐欲迷人眼

D-303电源电路分析
一、使用外接电源(9V)供电时:
1、9V电压首先经过防反接保护二极管D401,然后经过由Q401与D402为核心的串联降压稳压电路,输出6V左右电压给RF5C133第20、21脚。
RF5C133的22脚产生3.5V电压,给CPU供电。
另外,RF5C133会检测22脚VCPU的输出电压,当电压低于2.4V,23脚会给CPU输出复位信号。当输入电压VDD过低时,22脚的VCPU输出也能给RF5C133的21脚VDD供电。

电路如下:


2、外接电源经过RF5C133及Q402、Q403、RV401等核心元件组成充电控制电路和DC-DC降压电路,产生约5V电压,经由D420输出,给充电电池充电。
RF5C133的1、2脚是V-F(电压-频率)输入、输出,用来检测电池电压,进行V-F(电压-频率)转换,通过2脚输出送CPU。
RF5C133的11脚是充电控制引脚,11脚通过R441接9V电源。当9脚和11脚同时输入高电平时,RF5C133进入充电模式。
RF5C133的12脚输出充电状态信号送CPU,充电状态信息在屏幕上显示。
RF5C133的14脚、15脚分别是误差电压的输入、输出。连接RV401,可以调整充电电压。使用原装的BP-2EX(4V)铅酸电池时,手册上说明充电电压为4.85V左右
RF5C133的16脚、17脚是充电电流检测端,用于控制充电电流。RF5C133会先使用恒流充电,到达一定电压时,再使用恒压充电。
RF5C133的18脚为充电驱动信号,接Q403的E。
RF5C133以上管脚及其外围电路组成整个充电控制电路。
上面由RF5C133控制所产生的5V电压,经由D420输出,再经过Q418,输出到4.5V电源线。
另外需要注意开关管Q418的导通过程,当插入9V电源后, Q418才会导通,使9V输入电压经RFS133降压后输出5V左右电压到4.5V电源线。
基本电路如下:



2、由D420输出的5V左右电压,经过由Q406--Q408组成的稳压电路,输出到3.5V电源线,供给SERVO芯片、RF放大芯片、DSP等数字电路使用。
基本电路如下:


3、电源总线的4.5V电压加到IC504(MPC1716FU)的第4、30脚,给MPC1716FU供电。
4.5V电源线的电压经Q419这一路输出到Q420,Q421,由MPC1716第10脚控制信号,输出到4V电源线,供DAC等模拟电路使用。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当使用9V电源时,Q450导通,电阻R450和R439并联,改变了MPC1716FU脚14的反馈输入电压,使此时输出到4V电源线的电压实际在5V左右。
当使用干电池或充电电池时,Q450是截止的。
基本电路如下:


4、另外,由上面第2步输出的5V电压,还给屏幕LED背光供电(即插9V电源,机器屏幕才有背光)。
5、9V电压经D401防反接保护二极管后还直接送到稳压IC604,输出5V给IC603光纤输出(光纤输出在接入9V电源下才有效)
6、9V电压经D401防反接保护二极管后还送到遥控模块。(遥控功能需要在接入9V电源才能使用)
7、另外,插入9V电源后,干电池供电会被终止,即使电池仓有干电池,也不会使用干电池供电。

二、使用干电池(3V)供电时
1、安装上干电池时,电池电压一路经D416给RF5C133的20、21脚供电。RF5C133的22脚输出3.5V给CPU使用

基本电路如下:


2、安装上干电池时,BP-2EX电池开关S401断开,Q410导通,拉低Q409的B, Q409导通
电池电压一路经Q409输出到RF5C133、Q411-413组成的升压电路,经L402,D406,L403升压输出到3.5V电源线,供给整机数字电路使用。
RF5C133的5脚提供升压电路PWM信号。
RF5C133的8脚、7脚分别是误差电压的输入、输出。连接RV402,可以调整输出电压。使用干电池时,调整RV402,使输出电压达到3.5V。
另外,RF5C133的脚4外接电阻、电容,为电路设定震荡频率。RF5C133的第9脚输入受控于CPU,低电平时电路正常工作,高电平时,电路供电终止。

基本电路如下:


3、安装上干电池时,BP-2EX电池开关S401断开,Q410导通,拉低Q419的B, Q419导通
电池电压经Q419输出到4.5V电源线,给IC504(MPC1716FU)第4、30脚供电。
电池电压经Q419这一路输出到Q420,Q421,由MPC1716第10脚输出PWM控制信号。
使用干电池时,可以通过调整RV431,使输出电压达到4V,输出到4V电源线 供DAC等电路使用。
需要注意:service manual电路图上标注的这个“3.8V”电压,它实际应该标注为“4V”,这个4V也对应电路板上4V电压测试点.
电路板上3.8V这个电压测试点,是在电流进入DAC时的电压测试点。4V和3.8V其实是一路电压,只是4V电压经过Q305后产生压降变成3.8V.
基本电路如下:


三、使用充电电池(BP-2EX,4V)供电时
1、BP-2EX电池开关S401闭合,D407接地,Q410截止, Q409、Q419也截止,干电池供电中断(实际上电池仓放入充电电池后,也就不能再使用干电池了)
充电电池电压一路照旧经D416右侧二极管给RF5C133供电,RF5C133的22脚输出3.5V给CPU使用
基本电路如下:



2、使用充电电池时,BP-2EX电池开关S401闭合,使复合管Q404右边的开关管导通,RF5C133的22脚输出3.5V电压,最后加到了Q422的B,Q422导通,拉低Q418的B,故Q418导通。这样充电电池电压经过Q418输出至电源总线,通过电源总线给IC504(MPC1716FU)第4、30脚供电。
电源总线电压经Q420,Q421,由MPC1716FU第10脚输出PWM控制信号,最后输出到4V电源线,供DAC等电路使用。

基本电路如下:



3、 充电电池电压另一路经Q406--Q408组成的稳压电路,输出到3.5V电源线,供给整机数字电路使用。
同样需要注意的是,当放入充电电池的时候,BP-2EX电池开关S401闭合,使复合管Q404右边的开关管导通,RF5C133的22脚输出3.5V电压,最后加到了Q408的B,Q408导通。
Q406、Q407组成的稳压电路才会工作。
电路里放上Q408这个开关管的目的,主要是使3.5V这一路的输出电压受到控制,机器启动的时候,才会有3.5V输出,这样可以使机器在待机状态下更省电。避免在放入充电电池的时候直接向DSP等芯片供电,可以更好的保护后面的电路。

基本电路如下:



在弄清楚D303的供电原理后,后面要改造成锂电供电,实现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亮背光灯,也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了。


第五章、修复D-303供电电路--------------初战告捷

分析清楚D303的供电原理后,再来看看我这台机器,不就是插入电源不通电吗?简单,对着电路图,找到对应的元件,用万用表逐个捅捅。很快,就查到防反接二极管D401的另一端没有电压了,很明显,D401烧坏了。别看D401实物图中它有三条腿,但它其实是一个二极管,呵呵。
说到这里,给大家讲个小故事,如果看懂了的也算是一个幽默小笑话:
我去年在看老黑子维修SONY D100的帖子时,老黑子在帖子中说了这样一句话“这写着D814的不是二极管我把脑袋砍下来,呵呵
当时我还是小白一个,感觉老黑子就是神啊,居然敢拿自己的脑袋赌一个三个脚的、烧毁了连尸体都看不到的元件是一个二极管而不是三极管之类的,并且赌对了,真是牛B啊。
后来,我突然意识到二极管都是以字母D开头来表示的,忽然觉得老黑子这句话话就像说:“如果这个和尚不是男的,我把脑袋砍下来,呵呵”
上面这个幽默小笑话你读懂了吗?如果读一遍没有读懂,再读多几遍就一定懂了,呵呵。

二极管烧坏了,得找一个换上,上那里找一个替换呢?想了想,我当时手上有一台低端尸体机D-365,于是找出D-365尸体机,又从国外网站上下载了D-365的service manual,

找到了主板上长得比较粗壮的二极管,拆了一个换上。



欧耶,机器通电了。莫非传说中的D303维修就这么简单?
呵呵,我太天真了。

第六章、清理、更换漏液电容-------万里长征第一步
换了一个D401,机器就通电开机了,但这仅仅是通电能开机而已,机器读不出碟。
会不会跟那3颗电容有关呢?但那3个贴片电容从电路分析来看,是不会影响到读碟的。
但如果漏液腐蚀了其它线路,这就很难说了。手头虽然没有电容可以更换,但先把旧电容拆下,清理干净主板再说吧。
拆漏液的贴片电容前,一般先用棉签+wd40把电容附近能擦洗的位置先擦洗10次8次,
WD40真的是个神奇的好东西,清洁、润滑、清洗电路板等等,样样行。当然,WD40得买正品的。
电路板清洗干净,再小心焊接开电容。由于当时我还没有风枪,所以焊开贴片电容的时候要很小心,不能把焊盘弄坏,如果把焊盘连根拔起,后面焊接新电容的时候就很麻烦了。
幸好这几个贴片电容都属于焊点外露的情况,很轻松就被我拆下来了。


同时发现C330附近黄色的无极电容和旁边的电感下面也被电容液污染了,通通拆下,清理干净。



第七章、光头聚焦失控----------------那是革命的枪声

把3个漏液电容全部拆掉,然后再用棉签+wd40或酒精反复擦洗电路板,洗干净后,再把之前拆的电感和无极电容焊接好。
然后进入service mode模式,再试机,发现有时光头物镜会快速的上下跳动,发出“哒哒哒哒”类似机枪扫射的声音。马达转速也不正常,并且不受暂停键控制。

看来这机器毛病挺多的。之前虽然没有维修CD的任何经验,但从老黑子、顾老师的维修帖中,已得知D-303并非等闲之辈。于是静下心来想了想。
光头物镜动作不正常,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去检测伺服芯片和驱动芯片。
但怎样检查呢?没有示波器等高大上的仪器,只有一个价值50元的简陋数字万用表。
对着电路图,先测量CXA1272伺服芯片第5脚的FEO聚焦输出信号,
用普通的万用表测量,发现FEO信号是一个交变的电压信号,电压变化范围在1.2V--1.9V之间跳动,电压跳动的频率跟光头上下快速跳动的频率类似,大约每秒5次左右。
从这点来看,基本可以确认是CXA1272第5脚的输出有问题了。
另外从顾老师的帖子中学习到,SERVO芯片脚7下面的两个4.7u电容,是用来控制物镜移动的幅度和时间。难道是这两个电容有问题?

对照电路图和电路板检查后发现,这两个电容是钽电容,有问题的可能性不大。



该分析的已分析过了,该检查的也已检查过了,似乎没有维修思路了,还是请教一下技术高超、经验强大的顾老师吧。
于是在顾老师的帖子中提问请教。在6029楼。




但顾老师人在美国,有时一头半个月的不来论坛。
期间,我多次拿起电路板观察观察。发现CAX1272芯片附近也似乎有电容液流过的痕迹,芯片附近残留的松香也有点多,要不再擦洗擦洗吧。于是,又用棉签反复清洗、用牙签反复清理CAX1272的芯片引脚和附近的电路。
再在灯光下看看电路版,已经很干净了。
再次开机,欧耶,物镜的动作温柔多了,机器动作恢复正常。




第八章经典的跳音问题-------------逃不掉的魔咒

机器光头动作终于恢复正常了,赶紧放一张碟进去再试试,机器认碟很慢,偶尔能读出来,但是噪音很大,噪音基本上覆盖了音乐声,偶尔能出声的时候,声音也是断断续续的,并且只有一个声道有声音。旋转电位器,也有渣渣的杂音。
这是什么破机器啊!机器已陆陆续续搞了半个多月了,看来离完全正常还八字没有一撇!心烦了,机器再次丢一边去。

又过了很久,一个周末,去逛了电子市场,买了10颗100uF的钽电容,质量好的钽电容要2元一颗,有点小贵,不过D-303终于有新电容可以更换了。
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,再次检查机器。
首先把之前拆掉的3颗贴片电容,换上新买的钽电容,不过机器问题依旧。这样也证实了那三颗电容跟读碟和声音有杂音都没有联系。

既然问题依旧,得先整理一下目前遇到的问题,然后逐个想办法解决:
问题1,旋转电位器,有明显的渣渣噪音。
问题2,左声道没有声音;
问题3,机器读碟难,勉强能读出来也是有跳音。
问题4,有声音的这一声道,杂音很大,基本上盖过了音乐声;

第1个问题,电位器有杂音,这个好办,往电位器里面喷点WD40,来回旋转几十次,OK,完全正常了,电位器有杂音问题解决。
第2个问题,耳机口一声道没有声音,先试试line out口,也是一声道没有声音。只能对着电路图检查走线,一边看图纸,一边在电路板上找到对应的电路走线,再用万能表来检查。
无奈D-303维修手册的电路图清晰度实在太差,跟了半天线路走线,看得我头晕眼花,天旋地转的!终于,检测到图中红圈这个地方,一个肉眼看不出断线的地方,实际上已被腐蚀断线了。

查出问题就好办了,小心翼翼的刮开那头发丝一般的细铜片,再用细铜丝焊接上(下图红圈内)。终于,两个声道都有声音了。第2个问题解决。


第3个问题,机器读碟难,勉强能读出来也是有跳音。难读碟,估计光头不太行了;有跳音,看来像D-303经典的马达问题。但D-303原装的RF410CH马达现在是买不到的,那么马达的问题,先放一放。

再看第4个问题,耳机口和line out都有巨大的杂音,这个问题,又得逐级查电路了,烦啊。
之前看老黑子的帖子,这种杂音问题,如果运气比较背的话,可能是DAC、DF甚至DSP、CPU损坏引起。如果是芯片问题,那就是一个短期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因为我当时没有风枪,在没有风枪的情况下拆卸、焊接IC芯片,虽然用网上介绍的各种土方法也可能成功,但那绝对是自找麻烦,自寻烦恼的事情!
况且我当时也没有任何可供替换的IC芯片啊,所以先不考虑芯片的问题,再查查耳放芯片附近是否有电路短路、断路之类的问题导致出现巨大的杂音。

又对着电路图和电路板,仔细检查走线,果然发现耳放芯片下面的过孔被腐蚀了(下图排插右边的地方)。
仔细刮开电路板上的绿漆,清理过孔,然后补线。再测试,噪音问题消失了,幸好不是芯片问题。第4个问题解决。



只剩下第3个问题了:机器读碟难,勉强能读出来也是有跳音。用手拨动马达转盘,也能听到轻微的哒哒声,已符合前辈们描述的马达挂了的病症。
看来臭名昭著的D-303马达问题,是逃不掉的魔咒啊!


第九章    更换马达、托盘-------------踏破铁鞋无觅处

CD随身听有两种托盘结构,早期的是磁吸式的压盘结构,后期的是卡扣式托盘结构。从稳定性和降低成本的角度,自然是后期的卡扣式托盘结构更优。
我之前使用的CD随身听,是钢珠式的卡盘结构。而D303采用的是早期CD随身听的压盘结构。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老式的压盘结构时,发现机器上盖里面的压盘片竟然松松垮垮的,前后翻转下机器,压盘片也像个铃铛似的啰啰作响,我第一次听到这种响声时,开始还以为机器里面有零件掉出来了!所以,我对这种老式的压盘式结构一开始就没有好感。从我拿到D303的那一刻起,就我想把D303改成后期CD随身听的卡盘式结构,去掉那块啰啰作响的压盘片。

     下面,先说下如何拆卸D303的原装转盘,以前看到过网友很多误导性质的描述,所以有必要在这里说明下。拆卸D303的原装转盘,要先拆开电路板,然后把整个马达连同转盘一起从机器上拆卸下来。托盘和机器下面的空间非常小,千万不要尝试用镊子、螺丝刀之类的工具从机器上直接撬,那相当于给机器毁容,还会撬坏托盘。一定要先拆开电路板,把马达和托盘整体取下来,再撬下托盘。
可能会有人说,不用整体拆开,在托盘下面塞入几张名片,把托盘顶起来就行了。根据我的经验看,如果你的机器是未被动过的处女机,托盘和马达结合是非常紧的,用名片根本顶不起来。如果你说你的机器可以用名片轻易的顶起来,说明你的机器可能已被拆过多次了,托盘已经拆松了,那并不是什么好事情,呵呵。

    我这台D303的马达和托盘拆下来后,再拨动托盘,转动过程中能听到细微的“哒哒”声响了,说明马达已出问题了。
另外,要去掉压盘片,更换成卡扣式托盘,也必须更换马达。
D303原装的RH410CH马达就别想了,目前来看是找不到原装配件的。并且D303的原装马达都有一个通病,那就是不耐用。既然这样,那能不能找其他普通耐用的马达来代替呢?
D303的RH410CH马达跟常见的普通CD马达相比,有两个主要不同点,第一,马达厚度较薄,第二,转轴较细。但只要能找到厚度合适的替换马达,连托盘一起更换,就能永久性的解决D303的马达问题了。

长久以来,一直都有人在努力寻找,积极尝试,但就是没有看过真正成功的案例。这其中,写得较好的帖子,是HI-FIDIY论坛上的一个帖子。但这个换马达的方案,也早已被顾老师判了死刑。



既然顾老师都这么说了,又买不到合适的马达,难道D303就栽倒在一个破马达上面?

我不是有一台D-365尸体吗,上面还拆过二极管的。找出来拆开它的马达看看,发现这款马达并不比D303的马达厚啊。只是固定马达的螺丝孔位置不一样而已,只要在塑料支架上重新钻两个孔固定好马达不就行了么?!
这么简单的问题,为什么长久以来都没有人发现呢?!实在想不通。
D303的马达问题就这样轻易的被我破解了,并且,我随后又发现松下一款低端机器的马达同样适合用来替换D-303的马达。

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


D-365上拆下的马达和D-303拆下的马达比较,厚度基本一致。


在D-303支架上钻出合适的孔用来固定替换的马达。



给马达转轴加加油



第十章,  更换SF-89新光头 ---------满血复活?NO NO

这台D-303在更换马达托盘前,虽然读碟艰难,但偶尔还是可以断断续续读出来的。但更换了新的马达和托盘后,再重新通电试机,变成完全不读碟了!
怎么办呢?想想光头的寿命可能也到了吧,要不先买个新光头回来换上试试?于是在淘宝上买了1个SF89光头,但店主说光头是车载CD机的,不太适合CD随身听上使用。但买已买了,不管了,到了再看看怎样改造。

在等新光头到来的过程中,按维修手册上面的方法,先测试下原光头的电流。光头上标注的标准电流是31毫安,但检测后发现电流已达到36毫安,看来激光管真的有点老化了。
后来又把原光头上功率电位器左拧拧、右拧拧分别测试下,机器还是照样不读。
又把FB/TB/TG/FG都分别调试了下,照样不读。
看来得等新光头到了,换了新光头再调整试试。

过了2天,新光头到来了,跟原光头一比较,发现这光头跟原装的真不太一样。首先,光头排线的形状和长度不一样。其次,这款光头的物镜要比原装光头的物静略高。

左边为原配光头,右边为新买的光头


排线不一样:


新光头物镜略高:


排线问题,经过适当改装,安装是没有问题了。
物镜略高的问题,由于我更换了这种钢珠式的转盘,托盘厚度要比原来的D303托盘要厚一点,所以新光头的物镜略高一点正好合适!
更换好了光头后,又对FB/TB进行一番调整,调试了很久,终于,机器读碟了,并且声音正常!

经过半个多月陆陆续续的折腾,D-303终于能读碟了,这是我第一次维修CD随身听,那个高兴样,折腾过的人才能体会到。
于是,马上拍照,上顾老师的帖子中嘚瑟去了!
其实,后来我发现,我还是嘚瑟得太早了,不过这是后话。


顾老师,
      首先感谢您详细的回复。我的D303主板问题前两天已经修复。
今天中午收到了淘宝买来的25元一个的全新光头,晚上换了牛B的电机和托盘,换了全新光头,终于满血复活了!
      为了修复这台破烂机器,我前后用了20多个晚上的时间,分析电路、翻看你和老黑子的帖子、查找配件、买零件、研究电路板。。。。。今晚终于搞定这款号称史上最难修,史上电源电路最复杂的D303。修复过程可谓一波三折,我感觉D303几乎所有经典的问题,在我的机器上都出现了。什么电容问题、漏液腐蚀、电源电路问题、聚焦不正常、经典的马达问题、光头问题、声音爆音不正常、音量电位器问题、一声道无声等等,这些问题统统在我的D303上出现了,但也都被我一一破解,开心死我了,哈哈。
     另外,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玩家的D303马达问题,也被我轻易的破解了,起码找到了3款不同的马达可以完美替换,而且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喔!
      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玩CD,第一次修CD随身听,发几张图片嘚瑟一下,呵呵!

修复了电路、换了电容、换了电机、换了25元一个的全新光头:


马达质量超好,再用20年绝对不会坏!



马达比原配马达还要薄一点:



换了新光头,注意看下面图片新光头的小排线是5芯的,原配的sf-894芯的,换光头不用拆插座的。


换了实用稳定的卡碟式转盘:


满血播放中。。。。。



送上ALAN JACKSON的一首好听的歌送给老师,望老师看在这几张图片的份上奖励我一朵小红花:)


第十一章、拆装IC清洗主板---------------洗洗更健康

到目前为止,这台D303更换了一个烧毁的二极管、更换了三个漏液的电容、修补了2处被电容水腐蚀的断线,局部擦洗过电路板,更换了马达、托盘,换了一个新光头。经过一番调试,终于能读碟了。但这台D303真的满血复活了吗?NO,NO
后面还发现有一个变态的故障。。。。

故障现象是这样的:今天机器修好了,第二天再开机就不读碟了。需要再次调整TB/FB电位器,才能读碟。能读碟时,读碟很快,一切正常,选取、前进、后退也都很快。但过了一天左右,再开机又不读碟了,又需要再次反复调整TB/FB电位器。如此反反复复。把你折磨得死去活来!

关于这种现象,之前看顾老师的帖子时,顾老师和老黑子曾经有一段比较经典的对话。当时我第一次看到时并不以为然,感觉不太可能发生这样的灵异事件。
但比较讽刺的是,大师们在5年前讨论过的灵异事件,在5年后竟然活生生的发生在我的这台D303身上!
看来大师的经验并不是空穴来风的!
大师何为大师?就是有未卜先知的法术!
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:那叫神一样的存在!





碰上了这样的灵异事件,你说该怎么办呢?顾老师也说了,这跟风水时辰没有关系,别迷信,该修的还得修,该换的还得换。
但问题是需要找到问题根源才能做到该修的修,该换的换啊!

看电路板,已经相当干净了,难道电容漏液跑到芯片底部了,芯片下面清理不干净导致这种奇葩故障?
又看了半天主板,如果芯片下面有电容漏液,会不会是CXA1271呢?这种奇葩故障看起来像跟伺服有关,
要不先把引脚数较少的1271芯片吹下清洗下?但我没有风枪啊。


后来,弄来了一台风枪,终于把1271芯片吹下了。一看,底部干净得很。感觉1271白吹了。


CXA1271已拆下来了,最后还是仔细把1271底部又擦了擦,把1271重新焊回去。但还是一个鸟样,奇葩故障还是存在!郁闷啊。

1271芯片下面既然没有问题,那么CXA1272芯片下面呢?1272芯片附近当时也看到有电容漏油的痕迹,要不把1272也吹下清洁下吧。

把1272芯片也吹下来,一看,底部也是很干净!估计1272也白拆了


把1272底部清洁了又再重新焊回去,还是一个鸟样,奇葩故障还是存在!崩溃啊!

想来想去没有其它招数了。要不学学老黑子,给电路板洗个澡?
之前看老黑子的帖子,当第一次看到把电路板丢水里清洗时,感觉这种做法还是有点离经叛道的。
看别人洗澡很爽,但真要自己也来洗时,就有些顾虑了。
我主要是担心电路板泡过水后,元件缝隙里面的积水很难彻底蒸发干净。
但现在感觉已经无路可走了,还是洗洗吧,广告都说了-------洗洗更健康!
说不定电路板还真有电容漏液没有被彻底清理干净呢。

洗澡嘛,自然还得用水洗。

找了个废旧牙刷,在电容液可能流过的地方,迅速的擦洗了一遍。



然后,用电吹风低温档,彻底吹干,又把主板自然晾干了2天。再安装,上电测试。
又经过一番调整,可以读碟了。
但放了几天后再开机,又发现不读碟了!
崩溃啊,对D303彻底失望了!


第十二章、再次购入D-303--------------为了忘却的纪念

上一台D303的奇葩故障让人崩溃,很是受伤,感觉已不能再爱了~~~~

但人啊,都是善变的动物!过了一阵,等心情好些了,对D-303还是不死心。
又拿出D-303来检查检查,经过一番调整,又可以读碟了,听了两张碟,看着D-303那黄色的背光灯,感觉还是很温暖的。
这时突然来了灵感:能不能把D-303改一改,用电池播放时也能亮背光灯呢?这样听歌不用拖着一条尾巴也能看到背光。
有了这个想法,立刻打开电路图分析了一下,发现要实现电池供电的时候,亮背光灯是很简单的,还可以更换不同颜色的LED背光玩玩。

既然这台D-303还没有彻底修复,不如再收台D-303尸体吧,如果有两台D-303,对照着修,说不定容易很多呢。
有两台D-303后,就可以拿其中的一台用来更改背光玩了。

于是,开帖收D-303尸体, 很快,就有人出给我了,虽然成色差点,但价格要比我直接从国外买尸体便宜了一半,呵呵。



第十三章、D-303灯光改造--------------那一抹迷人的橙绿色

新买的D-303尸体很快就收到了。又是一台不通电的问题机。由于此时对D-303的电路已经很熟悉了,很快就查出了问题,换了一个晶体管就开机了。
3个漏液电容也是必须要更换的,主板也没有发现明显腐蚀的痕迹。换好电容后通电测试,偶尔读碟,也有跳音,机器竖起来时能好一点。知道马达又不行了。
这次从松下CD机器找了一个更薄的马达和托盘。有了第一台维修的经验,这台D-303维修、改造起来就简单轻松多了。
换完马达,光头没有更换,读碟刷刷的。
要是每台D-303的维修都这么简单的话,那该多好啊,呵呵。

机器修好了,马上实施灯光改造。
改造的原理很简单:D-303的背光灯供电,是在9V电源供电时,从5V电压输出处直接供电的。把背光灯供电线路,从原来供电的地方断开,直接接入到3.5V数字电路供电线就可以了。
具体实现方案有多种。
下面这种,是通过观察实际线路走线情况,是经过权衡后较优的方案。
切断了2处线路,接驳了2条引线(下图黄色这根线是新接驳的,黄色线左边一段很短的橙色线,也是新增加的)。

具体的线路,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在改造前,再仔细分析一下,把走线搞清楚。


供电线路改造完成后,背光灯我换成了黄绿色的LED。3.5V给LED供电也是需要加限流降压电阻的,电阻大约300欧左右。电阻大小可以根据LED的亮度进行适当调整。
这是改造后的效果。实际看起来的效果,比照片中的效果要略暗,但在晚上,这样的亮度已经足够了。
背光亮度也跟选择的二极管有关。不同颜色的LED,质量不同的LED,在相同电压下亮度也会不同的。

如果觉得亮度不够,也可以并联多个LED灯。我这台用了三个LED灯管。




第十四章、D-303供电改造--------------响应低碳环保

D-303改了背光灯,效果看起来不错。想想不如把D-303的5号干电池供电也更改了。
5号镍氢充电电池我已很久没有使用了,但5号电池大小14500锂电,我还是有很多的。改成5号大小的锂电池供电不是更方便吗?

将5号干电池仓改成锂电供电,原理也很简单:
把电池触片的正极,引入到原4V铅酸电池触片的正级就可以了。
同时要把原本2节电池串联供电的电池仓,改成2节锂电并联供电。这样无论使用一节锂电,还是两节锂电,都没有问题。
要改成2节锂电并联供电,电池仓还是需要进行点小改造的,把其中一边电池的正、负触片调换过来就可以了,如下图。

这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,纯粹手工活。



5号电池仓改成锂电供电后,因为使用的这种5号锂电本身拆掉了保护板,所以必须要再调整电路板上的RV401,测量机器电池触片的输出电压降低到4.2V即可。
这样机器插入9V电源时,就可以直接给锂电充电了。
D303的充电电路,在降低了充电电压后,是适合直接给锂电池充电的,充电电流也合适,不会导致机器过热对机器造成损害。
D303的充电电路也实现了充满自停的功能。

第十五章、朋友寄修的D-303-----------以为小菜一碟

我的第二台D303尸体,经过了简单的维修和改造后,真的满血复活了。
又发了一个嘚瑟帖子:http://www.jd-bbs.com/thread-5653991-1-1.html,题目叫做《私人订制版SONY CD D-303》。
发帖后,收到了多名坛友的咨询,问能不能也帮忙修一修,改造改造,收费多少之类的。
对PM我信息的,我基本上都一一PM回复了。我这是自己玩玩,真的没有时间帮大家维修、改造。这不是费用的问题,是时间、精力的问题。如果我答应帮你维修,是不会收你维修费的,呵呵。

后来过了很久,一名以前出过MD机器给我的朋友,又发信息给我,问我最近有空没有,帮忙改一台D303的背光,并更换马达。
我当时的确不太忙,想想给工作正常的D303改改背光、换个马达要不了多少时间,就答应了。

朋友发过来的机器收到了,是一台银色的D303,成色不错。



但朋友说这是一台有问题的D303,需要先维修好再改造。我一试,果然是问题机。插入9V电源时虽然能亮背光,但马达不转,光头不动,按任何键都没有反应。
那就先修修吧,D303之前已修过两台了,D303的电路也基本分析清楚了,虽然第一台那个奇葩的故障还没有找到根本原因,但自认对D303还是比较熟悉了。
修台D-303不是小菜一碟吗?
呵呵,后面的事实证明,我大错特错了!!
D-303被顾老师称为史上最难修的随身听,不是浪得虚名的!

第十六章、D303维修手记------真正的要多蛋疼就有多蛋痛

朋友送修的D303,先打开机器看了看,是处女机器,三个漏液电容也没有腐蚀到主板,主板也很干净,这比较难得!
除了三个贴片电容必须要更换外。
朋友这台机器,电源附近的一个电容也发现膨胀漏液了,一起更换之。

另外,该电容插脚的背面还有两个小电阻,这两个电阻在D303的电路图中是找不到的。但这两个小电阻是有很大作用的,呵呵


换好电容后,再上9V电源测试。

但机器按任何键都没有反应,马达也不转。查电源部分,很块,就查到D420坏掉了:





D420又是一个长着三条腿的二极管,再从SONYD-365尸体上拆一个二极管换上,4.5V电压出来了。
但后来又发现,4.5V电压时有时无,有时候插入9V电源时有4.5V电压,有时4.5V电压又消失了,诡异得很。
开始以为只是插头接触不良,后又查了很久,发现是Q418不稳定导致,Q418有时导通,有时又不导通。
以前看大师的维修贴,看到比如说二极管三极管存在“软击穿”这类的故障描述时,我是半信半疑。
现在自己在维修过程中真实的遇到了这样的现象,才体会深刻。

确定是Q418的问题,就好办了。但在更换Q418时,从其它尸体主板上找了半天,都找不到同样大小的PNP三极管。
既然找不到合适的三极管,就先放一放。等找到合适的三极管回来再说。

后来找了很久,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三极管。于是想到了一个暂时的变通解决办法:把Q418和Q419先来个乾坤大转移,Q418和Q419对换一下,先把由Q418控制的4.5V供电解决。

换完Q418后,4.5V供电终于稳定了,但在测量4V电路供电时,发现只有3V左右的电压。调整RV431也完全没用。
这鬼D303问题还真不少!

再次仔细查4V供电电路,最后发现Q421被烧穿了,仔细查看Q421表面,也能发现烧穿发黑的痕迹。
查到问题就好办了,Q421烧穿了就换吧,但一时又找不到大小合适的NPN管。更换Q421的问题就被逼先放一放了。

另外发现,虽然Q421烧穿了,但4V测量点还是可以测到3V多电压的。
于是先插入9V电源通电试机,发现还是不读碟。

又在干电池触点处输入3V电压测试,居然偶尔读碟了(当时用3V电池供电能读碟这个现象,从事后再分析来看,也是很怪异的)。

但只是偶尔读碟而已,很多时候还是读不出碟的。碰到D303偶尔读碟,偶尔读不出的问题,不用说,先把D303的马达和托盘更换了再说。
于是从机主给我寄来的几台松下CD机尸体中,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马达,更换了。
再测试,变成无论如何都读不出TOC了。
看来还得先更换Q421,先把电路供电问题解决!

后来从尸体配件机上分别拆了2个不同型号的NPN管换上Q421的位置,发现4V电压还是不正常。更换Q421后,只要一插入9V电源,Q421就会迅速发热,很快又会被再次烧坏。
难道Q421这个管子比较特殊?难道新换上的NPN管水土不服?
Q421更换了几次,从尸体机上再也找不到大小合适的NPN管替换了。
烦躁啊!


下图,是由于替换的三极管大小不合适,当时临时飞线焊接的Q421



没有招了,还是请教一下经验强大的顾老师吧。


顾老师怀疑是Q420有问题。但Q420我测试过,是正常的。我曾把这台故障机的Q420拆下,换到我自己正常的这台D-303上面,是完全正常的。
把我自己这台D-303的Q420换过去,问题依旧。

后来,从淘宝上购买了20个跟Q421同样大小的NPN管子(SS8050LT1),但装上还是不正常,会很快发热,故障依旧。
另外,我把新买回来的NPN管子(SS8050LT1)换掉我那台正常D303的Q421,测试是正常的,这说明新买回来的NPN管子用来替换Q421没有问题。

这时开始意识到,Q421也只是一个受害者,那么凶手会不会是MPC1716芯片呢?但就算是1716芯片的问题,我也没有1716芯片可供替换啊。

再检测时发现,朋友这台故障机器1716的第10脚输出只有2V左右的电压,而我自己正常的D303 MPC1716FU的第10脚是4V多,跟手册标注的一致!
当发现这一点时,我100%肯定是1716芯片DC-DC部分坏了。
于是很高兴的发信息给朋友,说我已经找到问题原因了。但我手上没有1716芯片,告诉他这个芯片在那些低端机上会有,列了一些低端机器的型号,让朋友找找配件机。

很快,朋友给我寄来了SONY D-101和D-111两台尸体配件机。


首先,拆了D101机器上的1716换上,问题依旧。
又从D-111上拆下1716换上,这次更换后,光头和马达都完全没有动作了!更郁闷!
还是不死心,再一次把1716吹下,换回刚才D-101的那块1716芯片,但问题依旧,经过几次折腾,Q421已被烧掉了5、6个管子了!
郁闷啊,难道是新换上的两块1716芯片也都是坏的,不会这么倒霉吧??

1716外围的电阻等元件,测量过也都是正常的。
故障现象依然是:
1、MPC1716的第10、11、12电压明显偏低。
2、Q421发热严重。(正常机器Q421不会发热)
3、整机电流偏高,service mode模式下,正常D303的电流只有280mA左右,而故障机器电流为380mA。说明机器某些地方还存在短路故障。
从电路上看,这一路电压很简单,但几乎把所有关键芯片都替换后,还是查不到故障点,现在实在查不到原因了。
崩溃啊~~~~
MPC1716已更换过2块了:


正常机器的电流只有280mA:


故障机器电流有380mA


蛋痛继续中。。。。。
朋友的故障机断断续续的检修了很久,始终没有进展,也没有维修思路了。
朋友的机器先放一放,我自己的第一台D303,也还存在着一个奇葩故障:开始读碟很好,放置1、2天后就不读碟了,调整TB/FB后又能读,放置1、2天就又不读,如此反反复复!
我的这台奇葩机器也搁置了很久,现在又重新拿出来检测下。

因为现在我自己已经有两台D303了,第二台经过简单修复后已完全正常,为了确认第一台D303的问题是否出在主板上面,我把第二台D303的主板换到了第一台上面,是可以正常读碟的。这说明第一台的光头和机械部分都是正常的,第一台D303的主板确实还存在故障。
目前还能想到的可能情况有两点:
第一点,TB、FB两个电位器可能有问题。因为每次在正常读碟前,都需要反复调整TB、FB很久。而第二天再开机就不能读碟,又需要再反复调整TB、FB.
第二点,电容漏液导致的后遗症还没有彻底消除,被电容液污染过的电阻、电容参数可能发生了改变。

先验证第1点TB、FB电位器的问题,用万用表测量,电位器电阻是正常的,旋转电位器阻值也有变化。
为了再次确认电位器是否正常,又把故障机的两个电位器换到我另一台正常的机器上测试,把正常机器的TB、FB换到问题机器上测试。结果表明电位器全部都是正常的。
第1个可疑点排除了。



再看第2个可疑点。分析来分析去,我还是觉得CXA1272芯片下面几个芝麻大小的电阻、电容出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。因为最开始时,发现这个地方有电容漏液的痕迹。

电阻焊下来后,测量下阻值是正常的,但担心它性能不稳定,还是把它扔掉了,换新的。那几个小容量的电容,我手头的垃圾万用表根本无法准确测量出容量读数,即使有读数也是不准确的。所以这几个小电容也不管是否正常,拆下来全丢掉。然后从尸体机上,找到相同容量的小电容,再焊接上。




更换了那几个芝麻大小的电阻、电容后,决定再彻底清洗一次主板!(当时第一次清洗主板时,还不敢整块电路板泡水冲洗,当时只是进行了局部冲洗。)
有了第一次水洗电路板的经验,这次水洗的胆子就更大了,况且老黑子在帖子中也说过了,电路板水洗是洗不坏的,放心洗!
依着老黑子的话来壮胆,这次把整块电路板丢水盘里水洗去了,并加入沐浴露、威猛先生浸泡,然后用牙刷仔细擦洗!



在水里泡洗了10来分钟后,再拿出来用风筒低温慢慢吹干。
彻底清洗后,主板清爽干净多了,看来洗洗还是很有必要的,呵呵。
主板清洗吹干后又放置了2天。再组装好,上电测试。
这一次,稍微调整下TB,发现就可以读碟了!而之前,调整TB、FB这些电位器,是需要调整很久才能读。
心里暗暗高兴,并祈祷不要再出现放置后就不能读碟的情况了,否则我真会崩溃的!

幸好,经过了这次更换了电阻、电容,并彻底清洗主板后。机器放置了几天,再拿出来还可以刷刷的读碟!
至此,我的第一台D-303终于完全正常了!

从买到这台机器时算起,这台D-303前前后后、断断续续的维修了1年的时间!想想真可怕!
其奇葩的故障算够恶心了吧?!
但朋友送修改的这台D-303,其奇葩之程度,其故障点之多、其故障之复杂,相对我第一台D-303来说,有过之而无不及!!

第N章,蛋痛继续进行中。。。。
我自己的第一台D-303彻底修好后,虽然过程很艰辛,但修好后心情大好。
于是又重新研究起朋友的这台D-303。
朋友这台D303已经换过2块1716了,还是不正常,虽然我心里还是怀疑换上的1716芯片有问题,但我已经没有1716芯片可供更换了。
这时,朋友正好给我发来信息,问我发过去的尸体机拆的配件是否能用,如果不能用,他手里还有D-101/202这些尸体机,问我要不要寄过去。
我当时其实是希望朋友再寄一台D-101之类的低端问题机给我再拆1716芯片测试的,但我此时想到了我自己之前从论坛上花了60元收来的一台aiwa XP77尸体机。
Aiwa XP77的驱动芯片也是MPC1716. 我此时也不好意思再让朋友寄尸体机过来了,如果再寄尸体过来拆件还是修不好,那不是很没有面子?呵呵。于是我回复他说不用寄了。
既然我的aiwa XP77有MPC1716芯片,那这次先把aiwa XP77修好,在拆1716芯片前,确保这次要给D303更换的1716芯片是好的!

aiwa XP77修起来是一台相当无趣的机器,全机共有20颗贴片电解电容需要更换,还要修补下腐蚀断线什么的,最后还要从SONY D-321上面换下了一个好的光头,这台XP77才算读碟。


好了,XP77修好了,修这台XP77,是为了拆1716芯片。把aiwaXP77上面的1716拆下,换到朋友这台D-303上面。又重新在Q421处更换了一个新的NPN三极管。
这次,机器通电前,先双手合十祈祷一下,虽然没有烧香拜佛,但我觉得已经够虔诚的了。
一通电,Q421还是快速发热,机器消耗电流瞬间增大,像机器短路似的,过了一会,估计是把Q421又烧坏了,电流才稳定下来,但整机消耗电流还是偏高。
测量4V电压测试点,得到的电压还是偏低,电压升不上去。1716的第10、11、12脚电压都比正常机器的电压偏低。
再一次崩溃中!!

第N章,蛋痛继续进行中。。。。
又过了N天,收拾了一下受伤的心情。周末搞了一台数字示波器过来,用了半天时间了解一下各按键的用途,简单的学习了一下使用方法。
再次浪费时间浪费青春浪费生命投入到这些电子垃圾身上!

根据前期的替换测试,MPC1716芯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Q421在通电后快速发热并且最后烧坏呢?
Q420的B接的是MPC1716的第10脚输出,那就先用示波器测量看看第10脚的波形。
用示波器测试发现,故障机器第10脚的PWM信号输出波形,跟正常机器第10脚的PWM信号输出波形果然不一样,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占空比不一样吧。

故障机器MPC1716芯片第10脚的输出波形和频率如下图:


正常机器PMC1716芯片第10脚的输出波形和频率如下图:



至此,基本上确定是MPC1716芯片第10脚的输出不正常导致Q421发热,直至Q421烧坏。
但问题又来了,1716芯片已更换了那么多次,不可能每一片1716芯片都损坏了吧?况且最后一次换的这块1716芯片是从正常的aiwa XP77上面拆下的!
如果1716芯片本身是正常的,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1716芯片第10脚的输出不正常呢????
由于一直以来在网络上都搜索不到MPC1716芯片的PDF,没有1716芯片更详细的资料。现在只能从1716的外围电阻、电容来猜测考虑了。

其实,每一次找点到了一点线索,都会燃起一点希望,但每一次希望破灭,都将你打回起点。然后再重新思考。这一次也不例外。。。。

MPC1716芯片DC-DC部分的外围电路真的是很简单,就几个电阻、电容。但到底是那些电阻、电容控制控制第10脚的pwm信号输出??

由于没有MPC1716手册,这个无从知晓。


既然无从知晓是10脚的PWM信号是如何控制的,那么就把外围的电阻、电容拆下来逐个测量、替换吧。

PMC1716下面的这些外围电阻、电容都主要分布在电路板的B面,并且被一张黑色的塑料胶纸遮盖着。


先把塑料胶纸撕开,然后把11脚、12脚、13脚、15脚、18脚、21脚、22脚下面的电阻、电容分别拆下,逐个测量电阻阻值是正确的,小电容全部找到相同容量的小电容更换了!
但是,MPC1716芯片第10脚的输出还是不正常!!!!
还有比这更让人抓狂的事情吗???

蛋痛继续进行中。。。。
MPC1716更换过,MPC1716外围的电阻、电容全部测量过,更换过。但还是解决不了1716芯片第10脚PWM控制信号输出的异常问题。深受打击啊。
决定不再将我的大好青春浪费在这台D-303身上了。想通过变通方法解决这路4V电源的供电问题,想速战速决。
从之前的测量得知,即使拆掉了Q421:
1、当用9V电源供电时,4V测试点还是有4V左右的电压的。
2、当用满电4.2V的锂电供电时,4V测试点也有4V左右的电压。
3、当用2节1.5V干电池供电时,4V测试点就只有不到3V的电压了。
也就是说,即使去掉了1716芯片控制的DC-DC升压功能,用9V电源供电或用4.2V锂电供电,都可以使D-303正常工作。但如果使用2节1.5V干电池供电,如果没有1716芯片控制的DC-DC升压功能,D-303就不能正常工作了!
另外,上面提到的该故障机器在service mode模式下,电流有380mA,比正常机器偏高的问题,发现原因是Q421被烧坏后内部短路导致的,把烧坏的Q421拆下后,电流就恢复正常了。
之前也跟朋友沟通过了,他这台D-303改成跟我第二台D-303那样,用5号大小的14500锂电池供电也是可以的。

按照上述方案,很快,就把朋友这台D-303的5号电池仓改造成锂电供电了。

接着,为了避免1716芯片第10脚输出的异常信号再次烧毁Q421,把电容C426拆除掉。这样就等于截断了1716芯片的DC-DC升压功能。


别以为这台D-303电路部分这样变通搞定了,后面就一切正常了。到现在,我已想不出任何骂人的词语了。

蛋痛继续进行中。。。。
上述电路修改完毕,
通电试机,发现读碟不好,有时候要读很久才能读出来,选曲播放也比较慢,有时候需要循迹很久。看来机器还需要精调一下。
以前没有示波器,调整电位器靠的是实践经验。
现在因为有示波器了。可以看看PLL频率、看看TB波形什么的。事实也证明,机器读碟良好时,示波器看到的数据跟service manual里面的描述是一致的。

先测试下PLL频率吧。
机器进入service mode模式,断开EFM焊点,测试,发现机器频率并没有大的偏差。
不过还是调整了一下RV504,把频率精确调整到要求的4.3218M



根据之前的调整经验,发现调整TB电位器RV502时,对机器读碟影响是最大的。
现在通过示波器来看图形,发现机器读碟最好的时候,TB波形上下对称,

TB的调整幅度稍为大一些,TB波形上下不对称,机器就读碟困难。


至于RF眼图,我用数字示波器测试只能测试到一坨屎一样的杂乱信号,不过之前看顾老师、老黑子的帖子,已了解到用数字示波器是测不出标准的RF眼图的,
所以也就没有把这些杂乱的RF信号当一回事。
至于高档点的数字示波器是否能测出标准的RF眼图,我也没有研究过,对示波器的使用目前还停留在小白的水平。

再测试下光头的电流,测试出的电流跟光头上面标注的电流略高。

经过上述测试、调整好,发现机器读碟还是不太流畅。
机器的马达、托盘已更换过了。所以决定更换一个新的光头看看。

这次从淘宝上另一家店里买了5个新光头,为什么要买5个?因为此店买5送1,呵呵。
这次淘宝上买到的光头,跟上次淘宝上买的SF89光头又不一样,这次买的SF89光头物镜是平整的,跟D303原配的光头一样;上次购买的那款是物镜略高的SF89光头。

而排线,淘宝上在售的两款SF89也不一样,总体来说,物镜平整的这款SF89光头更适用于D303.


更换完新的SF89光头后,再测试,发现读碟还是不太流畅,有时要读好久才能读出TOC。
又调试了很久,发现没有什么改善。
另外,发现在serviceo mode模式下,按前进和后退按键,光头向外圈移动的速度,比光头向内圈移动的速度要快一些。
关于这一现象,我在维修前面两台D303的时候已经碰到过了,这个不是故障点,因为我发现机器修复正常后,也是这样的。
不知道是否SONY有意这样设计的,还是有其它用意。

更换了SF89光头后,发现还是读碟困难!有时读有时不读。
想想会不会是所谓的新光头有问题呢?因为看到店家在介绍这款光头时,在宝贝描述里说过,光头在潮湿的仓库里可能发霉过,使用前最好用超声波先洗洗。
但我没有超声波清洗机。
为了验证光头是否有问题,决定再次更换另外一个全新的光头试试。
为了方便更换光头,这次把光头小排线的插座也更换了。光头的排线插座是店家送的。
换上小排线的插座后,发现插座略大了点,会导致机器后盖左上角的一颗螺丝拧不上,所以又必须要截掉插座的一角。


再次更换了新光头后,发现读碟还是不好,主要是刚开始读TOC的时候认碟困难,读出TOC后,播放倒是没有问题的。

哎,到目前为止,我已被D-303的各种奇葩故障折磨得没有脾气了!

蛋痛继续进行中。。。。
朋友的机器又放了两周,周末有空又重新拿出来分析。
会不会是这次更换托盘和马达后,托盘的高度稍有差异导致认碟困难呢?
虽然看着不太像,还是把托盘拆下又从新安装、调整了下,但问题依旧。

后来经过多次不断的重复测试、观察,发现机器读碟时,光头会逐步走到最内圈,有时光头不断打滑,有时光头又会反复碰撞内圈。
反复碰撞内圈的问题,会不是是光头的限位开关内部氧化导致接触不好?

于是又把机器拆开,拆下光头的限位开关,往里喷了点WD40,把开关不断开合了几十次。


装好限位开关后,在机器完全赤裸的情况下测试,重点观察光头的运动状态,发现光头在移动到最内圈的附近时,有时确实会打滑!光头打滑时,机器又在不断的尝试读碟,导致读很久读不出来。
看来需要调整下光头导轨压片了,但在调整的过程中,又发现这个调整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情。稍微调松了,光头会打滑;稍微调紧了,光头从内圈往外圈走的时候没有问题,但光头在从外圈到内圈走的时候,又带不动光头!这个问题,跟导轨马达正转和反转的时候,电压大小不一致有关,这也就是上面说的“在service mode模式下,光头向外圈移动的速度,比光头向内圈移动的速度要快一些”的问题,
后来重新调整了光光头导轨压片的高度,仔细调整了很久,才使得光头能顺滑的内、外移动。
再重新装机测试,至此,朋友这台D-303才能顺利读碟!!      

机器修复到顺利读碟后,又更换了另一种颜色的背光灯。
这次修改LED背光灯的方案,跟上一台不太一样。因为这次已把黑色的塑料片撕开了,所以这次选择去掉Q806和Q807的方案,并增加了一条引线。

通过这条电线,把3.5V电压输送给LED背光灯。



下图比较三款不同颜色的背光,各有各的精彩!这样改造后 ,用电池供电就可以直接亮背光灯了,所以这种玩法还是非常实用的。







第十七章 D303维修总结---------同志仍需努力

这次D303的维修。从我最初购入第一台D-303问题机开始,到第二次购入D-303,再到朋友送修的D-303,一直到写这个帖子为止,前后经过了1年多的时间。当中修修停停、停停修修,一边修一边学,一边学一边修。
我自己的两台D-303,最后终于完全修复正常。
朋友的那台D-303,虽然MPC1716芯片DC-DC升压部分还有点问题,但该机器电池仓已修改为锂电供电,使用9V电源供电或锂电供电,读碟和使用都没有问题,所以朋友的机器也算修复正常了。
下面,对这三台D-303的故障点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:
(一)、 我自己的第一台D-303,拿到手后测试的表象:机器不通电。经过一层一层的检查,最终确认的故障点和最后有效的解决对策:
1、3个贴片电容漏液------更换成钽电容解决;
2、机器不通电,D401烧坏----更换二极管解决;
3、光头聚焦不正常,物镜上下快速跳动----彻底清理干净CXD1272伺服芯片附近电路后解决;
4、电位器旋转时有噪音------喷WD40解决;
5、一声道无声----找到被电容液腐蚀的断线,修补后解决;
6、声音不正常,有巨大杂音------找到被电容液腐蚀的断线,修补后解决;
7、读碟困难,有跳音------更换马达、更换托盘、更换新光头后解决;
8、机器放置一段时间,重新开机又不读碟------更换了CXD1272伺服芯片附近几个芝麻大小的电阻、电容(R559,C518,C5159,R517,C523),并彻底清洗过主板后,解决!

(二)、我自己的第二台D-303,很幸运该机器没有碰到那些奇葩的故障,修复起来相对很简单。
拿到手后测试的表象:机器不通电。经过检查后确认的故障点和对策:
1、3个贴片电容漏液------更换成钽电容解决;
2、机器不通电,D401烧坏----更换二极管解决;
3、读碟困难,有跳音------更换马达、托盘后解决。

(三)、朋友的D-303,拿到手后测试的表象:插入9V电源有背光,但光头无动作,马达不转,按任何按键无反应。
经过一层一层的检查,最终确认的故障点和最后有效的解决对策:
1、3个贴片电容漏液------更换成钽电容解决;
2、电源附近一个直插电解电容膨胀漏液-----更换电解电容解决;
3、4V电压缺失-----更换D420后解决;
4、4.5V电压时有时无-----Q418存在“软击穿”,将Q418和Q419对换位置后变通解决;
5、4V电压不稳定,电压偏低-----Q421烧毁,导致Q421烧坏的原因是MPC1716芯片DC-DC电路第10脚的PWM控制信号输出异常。但第10脚输出信号异常的根本原因未明。MPC1716芯片和DC-DC电路的外围元件已全部更换过,但依然没能解决。变通解决方法,去掉C426,断开MPC1716第10脚的PWM控制信号。电池仓改成锂电供电。
6、难读碟------更换了马达、托盘,并更换了新光头(事后分析,这台D303的原配光头也应该是好的,当时读碟难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)
7、循迹困难,光头回来跑动,有时不断撞击内圈,有是又打滑--------清洁了光头限位开关,仔细调整了光头的导轨压片。

从上述维修过程可以看出,D-303的故障有时确实是很奇葩的。其故障点之多、故障之复杂,使它稳稳的坐上了“史上最难修CD随身听”之头号交椅。
碰上运气好的时候,D-303可能只需要简单的更换下漏夜电容、更换下马达或光头就正常了。
但当运气比较背的时候,D-303的各种奇葩故障交织在一起,有时真的能让人发疯的!
就在本周末,我从顾老师的网站上下载了DENON DCP-150的维修手册,无意中发现上面有MPC1715芯片各引脚的定义说明。虽然PMC1715和PMC1716型号不一样,但其基本引脚是一样的。
从引脚说明上得知,第11脚外接的电阻、电容会控制第10输出的pwm信号,当发现这一点时,又重新燃起了希望,于是周六晚上又把朋友的D-303拆了一次,把第11脚、12脚、22脚所接的9个电阻、电容再次全部拆下换新的。但可惜的是更换后,问题还是依旧,没有解决第10脚输出信号异常的问题!
而PMC1716芯片的供电,包括38脚VLG的3.5V供电,全部都是正常的。

下面这个是从3份不同的service manual上找到的电路图,这三张图拼在一起看,思路就清晰多了。




C548/C591两个黑色的钽电容也更换成全新的更养眼的黄色钽电容:


相关的几个小电阻,也已全部换新了。


可惜,再次更换了周边几个电阻、电容,故障依旧。
本来,周日还想最后一次更换一次MPC1716芯片试试,但最后想想还是算了, MPC1716已更换过多次,MPC1716有问题的几率应该是非常非常小的。
况且,我担心这样再折腾的话,即使我心理能承受得起打击,估计电路板也承受不起风枪反复多次的高温摧残了。
朋友的机器在我这里也已经放了几个月,机器修复到正常读碟正常使用已经相当不容易了。如果再次换芯片后有什么意外,那么,真的无法交差了,呵呵!
D-303,带我入了CD随时听的坑,D-303,又迫使我迅速的学习到了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和经验。对D-303真的是有爱又恨。
     
   在这次D-303的维修过程中,其实还有一些“坑”,或者说是经验之谈,有些经验在上面详细的维修过程中已提及了,现再把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整理出来提醒大家注意。
这些经验,也只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,才容易理解和体会。

1、 关于SF89新光头,目前网上能买到的有2个版本,这两个版本的新光头,排线和物镜都是有差别的。
物镜略高的版本,它的小排线也略短,在实际安装的时候,要把小排线从一个钢卡扣里面拉出来放长一点点才够长的。而且,物镜略高版本的光头,排线的固定也有点麻烦,需要进行小改造的。我之前并不清楚原来现在网上可以购买到的SF89新光头还有两种不同的版本,也从来没有看到有人提过这一点,当我收到了第二家店里发过来的SF89光头时,才发现两者的差异。

2、两款新购买的SF89光头,小排线都是5针,原配的SF89光头小排线是4针。更换新光头,其实不需要换掉原装的小排线插座,可以把小排线空余的那个针脚剪掉一部分,在插入原插座的时候,角度稍微倾斜一点,使插座里面的压片引脚和插头其余4个有用的插针接触到一起就可以了。仔细看下图。

以前,看到有人更换SF89光头,还需要拆掉原装插座并从新引线接驳小排线,弄得难看死了。嫁接小排线这样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做。



3、本帖中3台D303都更换了更稳定的马达和托盘,更换后,马达基本上是终身无忧了。我的第一台D303,更换的是SONY那种钢珠卡扣式的托盘,这种托盘比D-303的原装托盘略厚;我的第二台D303,更换的是那种塑料卡扣的托盘。
朋友的这台D303,当初我是想更换SONY那种钢珠卡扣式的托盘的,因为这种托盘看起来更高档,把CD碟片固定在托盘上的手感也更好。但朋友的机器更换这种托盘后,发现机器读碟有问题,读不出碟显示NO DISC。后来仔细观察、仔细分析了很久,才发现问题原因在于换成这种比较厚的托盘后,光头和碟片之间的距离变大了导致读不出碟片!所以后来又把朋友的机器,换成松下CD随身听那种塑料卡扣的托盘。并且对松下的托盘进行了一点小改造,使其更容易固定CD。
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,为什么我的第一台D303更换SONY那种较厚的钢珠卡扣托盘就没有问题呢?

因为我的第一台D303换的是物镜略高的光头,两者搭配正好合适,呵呵!



4、D-303进入“service mode”后,按“上一首”、“下一首”按键,光头向外圈走动,比向内圈走动要快。这个是存在的事实,但不是故障点,起码我修的这三台D303,在修复读碟正常后,也都是这样的。但为什么这样?我也不清楚,不知道是不是SONY有意这样设计,又或者这本身是D-303的一个BUG?不过我宁愿相信是前者。
关于这一点,老黑子的维修帖子中有下面这段话的描述,但我认为老黑子当时并没有分析到问题的关键点。
老黑子:首先,这个鬼机器的机芯除了马达易导致跳音外,居然还有一个很怪异的没太听人说起的惯例毛病——光头向外移动迅猛,但是向内移动困难。手头好几个机芯都存在类似的问题,时好时坏,好的时候读碟很快,忽然自己就坏了,就完全不读碟,或者读碟很差。研究发现是导轨齿轮中心孔磨损导致齿轮虚位卡死,无法进行修理。。。。。。。。这个问题值得大家留意,呵呵,很容易误判是驱动电路故障的。建议当读碟不好时,可进入测试模式观察光头内外移动速度是否匹配。
关于这个导轨卡死的问题,曾经尝试使用D66机芯进行替换——但是机芯有一个固定位不一样,安装不上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关于导轨不能移动的问题,我在修朋友这台D-303的时候出现过,现象是光头向外移动顺滑,能到达最外圈,但向内移动一段距离后就变慢,感觉有点力不从心的样子,有时会带不动光头。
刚开始时,我曾经怀疑是导轨马达有问题,当时也更换了D-101机器上面的导轨马达来测试,发现问题依旧。后来才意识到是导轨马达正转和反转的驱动电压不一致导致。
出现这个问题时,建议先仔细调整导轨压片和金属螺杆的接触高度,两者接触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,松了会打滑,紧了又带不动光头。
另外,导轨压片上的塑料齿时间长了也可能出现磨损,或者人为不当的拉动光头也会导致塑料齿出现磨损,有条件的可以更换一片导轨压片看看。
当然,如果无论怎样调整导轨压片都解决不了问题,最后可以考虑调整电路,提高导轨马达向内转动时的驱动电压试试。
5、D-303 的CPU有两种型号,不同型号的CPU,会导致机器的动作不同,这一点我之前在顾老师的帖子中也贴出过了:
我自己的两台D303,CPU型号都是CXP5078,但后缀数字不同,一台CPU后缀是606,一台是608。
在开机不放碟的情况下测试了,606CPU和608CPU都是通电光头回位后就聚焦,并且主轴电机转动。
注意:是无需读到光盘,无需FOK信号,主电机就转。
不同的是:
606CPU的机器是光头聚焦4次,主电机轴旋转4次(是4次,不是3次)。
608CPU的机器是光头聚焦1次,主电机轴旋转1次(这种设计的原因之一,我想是出于省电的考虑)
我当时维修我第二台D303的时候,就发现光头的聚焦次数跟上一台好像不一样,当时还感觉挺奇怪的,不过当时机器修复后,能读碟就没有再关注它了。
后来再分析一下,是由于CPU不同的关系。
这个结果供后面需要维修的朋友参考。
6、 从电路上分析,D303的电源电路确实是很复杂的,D303电源电路中有很多二极管、三极管也比较容易出问题。具体哪里有问题则需要根据每台机器的实际情况来逐个分析。
除此之外,电容漏液腐蚀引起的后遗症是D303主要的故障源头,D303的很多奇葩故障,都跟这有关。
D303的机芯、电路,都容易出现各种故障,而且故障点很多,无论那一个故障点,最终表现出来的表面现象,可能都是不通电、不读碟,但引发的原因可能千差万别,
所以维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,要在熟悉CD基本原理和电路基本原理的前提下,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维修。
如果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,后面所有的努力不但前功尽弃,还可能人为的制造出本来不该有的故障点。
CD原理不难,一般的维修维护更不难,但如果一台机器各种故障点穿插左右,各种不同的故障点交积纠缠在一起,有时真的会难死人的~~~~~~~~~~~~~~~~~

第十八章 D-303版本分析--------------别迷恋DBB,大波波只是一个传说

一直以来,网上都流传有D-303的各种版本之说。
什么MB版、DBB版、11版、12版、13版、14版、单运放版、双运放版、
上述这些版本又有不同的组合,比如12版DBB版、14版MB版、12版MB双运放版,等等,看着就让人犯晕!
有人说这个版本更好,有人说那个版本更优。有人说差不多,有人说都一样。有人说你听的时候开脑放了,有人说你没听过没有资格说。
各有各的说辞,似乎也各有各的道理。
我在接触D303前,也被D303的各种版本言论搞得晕头转向。但随后在仔细看过service manual后,很多问题就变得清晰明确了。
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两个基本事实:
1、 关于音效标志,不同的D303,正面屏幕右上角,均有一个“DBB”或“MEGA BASE”的音效标志。
2、 打开机器的后盖,在电路板上会有电路板的版本标志;不同版本的电路板,部分电子元件也会不同。
D303的维修手册,明确表示D303有两份不同的电路图,仔细比较这两份电路图的不同之处,会发现有很差别。
最主要的差别在于DAC及后面的电路。

早期的D303电路,使用了SONY自家的DAC,使用了2级的运算放大器,耳放部分元件的参数,也有所不同。


而后期的D303,使用了别家的DAC


所以,从电路上来看,确实是有两个不同版本的D-303的,连DAC这样的关键芯片都不一样,如果是真正的金耳朵,估计很容易就能听出两者的差异。
但网络上普遍流传的D-303版本分类方法,都是简单的依靠屏幕右上角的标志,把D-303简单的分为DBB版本和MegaBASS(MB)版本。
并且普遍认为DBB版本要比MB版本要好。但事实是这样的吗?
事实上,对同一电路版本的D-303,SONY可能在其屏幕右上角的标志为DBB,也可能标志为Mega BASS(MB).比如,我的这两台D-303,都是同一型号主板,所有元件相同。
一台打了DBB标志,另一台打了Mega BASS(MB)标志。而从实际听感上,按照我的木耳标准,我是听不出任何差别的。
那么,SONY为何会对同一电路版本的D-303,有的标志为DBB,有的又标志为MB呢?
这个问题,按照网上流传的未经证实的说法,是由于DBB是飞利浦的专利技术,SONY是被授权使用的,猜测是由于SONY专利使用期限要到期了,或者是出于其它因素的考虑,SONY自己又开发并注册了自己的MB音效。在MB正式推广前,早期在岛国本土销售的机器,还会标志为DBB,而销往海外的机器,则标志为MB。
所以,同样的机器,有些会贴上DBB标识,有些会贴上MB标识,仅仅以机身上面的DBB、MB标志来识别D-303的版本,是很不靠谱的。
另外,D-303各种版本说法中的11版、12版、14版又是怎样来的呢?
上面说过,从电路图来看,D-303确实有两个不同的版本,这两个不同的版本,也体现在电路板的版本号上面。
SONY维修手册上已教会我们怎样辨别电路板的版本。以D303为例,如下图,在主板右侧面,印上的这一串数字的最后两位,表示电路板的版本,最后两位数字为12,则该电路板为12版本。
那么,所谓的“双运放版本”、“单运放版本”的说法又是怎样来的吗?
如下图另一处红圈内,电路板上有两块8个脚的集成电路(IC)的,称为双运放版本。反之为“单运放版本”。
按一些网友拆机的实际经验看,电路板的版本为早期11、12版的,一般都是双运放版本;而电路板的版本为后期13、14版的,一般都是单运放版本;
而双运放版本的D-303,对应的是SONY自家的DAC芯片;而单运放版本的D-303,对应的是别家的DAC芯片;
而普遍又认为,采用SONY自家DAC芯片的D-303,音质比采用别家DAC芯片的D-303要好。

那么,为何早期的D-303采用自己的DAC,而后期的D-303又采用了别人的DAC呢?是因为自家的DAC库存不够了,还是别人的DAC采购成本更低?这个我们无从知晓。



由于我手头上的3台D-303,都是12主板的双运放版本,所以我不能比较它和单运放版本的区别,所以音质谁更好的说法我也就无从谈起了。
就我自己的两台D-303,一台是MB版本,一台是DBB版本,这两台机器电路相同,元件相同,音质也是没有区别的。
所以,要区分是那个版本的D303,唯一准确的方法是打开后盖看电路板。
别迷恋哥,哥只是一个传说。
同样,对D-303,别迷恋DBB,大波波只是一个传说。

(全文完)

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walkmanfans.com

0

主题

9

回帖

84

积分

注册会员

积分
84
发表于 2020-7-26 22:37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神啊,看完花了我40分钟。

0

主题

1

回帖

19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19
发表于 2020-10-20 11:03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来 都丢这里来了

0

主题

1

回帖

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8
发表于 2020-12-8 09:13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报到,这将是我电子知识的终极之战

0

主题

2

回帖

28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28
发表于 2021-3-23 23:38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技术原来在这里啊,终于找到了

1

主题

2

回帖

17

积分

新手上路

积分
17
发表于 2023-11-7 19:29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Q420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C接4.4V,E接地,目的就是在Q421导通时把电源干短路?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Walkmanfans ( 粤ICP备17098616号-1 )

GMT+8, 2023-12-12 03:40 , Processed in 0.064047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